菜市场与数码广场

By NiceJudy No comments

一些看似毫不相关的事物,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觉得不同,是因为只看到表象。站在合适的角度去看待事物深层一点的东西,都是一样的。

2020年04月19日

我上高中的时候,住在菜市场旁边。早上闹钟还没有响,楼下各种店铺开卷帘门的声音就断断续续的传来。偶尔中午放学,经过菜市场,随便买两三块钱的青菜,回家煮碗面吃。菜市场的嘈杂一直是我所厌烦的,觉得怎么摊位那么乱,地上怎么那么多水。为什么买菜的地方还有自行车,电动车和小货车。那时候喜欢超市的整洁,明码标价,不用讨价还价,拿了就走。离家久了,到一个新的城市,空了就会去菜市场,觉得,菜市场是很有人气的地方,也是很有生活气息的地方。

上大学的时候,因为专业和兴趣,经常性会去逛电脑城。到后面也去电子城和二手交易市场瞎逛。除了整机电脑和内部零件,也看到摆在摊位上单个卖的充电电池,发光二极管,USB接口等等。知道了比电脑主板这种概念上单个设备,更为细小的零件细分。在这些市场,因为自己的兴趣会去淘,因为学生角色经济能力相对差一些,逼着自己去讲价,去考虑各种硬件的搭配。逐渐的,不敢开口问价格的我,慢慢的到了摊位就随口指着一个东西开始打听价格了。

到后来。过年回家,在外租房自己做饭,也会去菜市场。因为经济原因,也会考虑哪个菜市场的价格便宜,哪里菜新鲜,哪里买菜方便回家,我是想回家随便填饱肚子,还是想自己做点好的。随便填肚子就买点青菜,回家下面条。因为菜买的少,所以可以接受小区楼下的菜不那么新鲜还有点贵。在周末空闲的时候,就会跑远一点,选择便宜一点,新鲜一点的菜,多买点回家。

多年前我看到一篇文章,大体上是讲在菜市场大爷大妈和菜贩讨价还价,也是一种扼制菜市场菜品价格的手段。讨价还价这种形式,无形之中也成了控制经济稳定的一种方式。

那时候的自己,看的稀里糊涂,很难理解“讲价”是怎么影响经济的稳定。工作八年后的自己,买了一本经济学的书看了不到三分之一。看到了“商品的价格是受供需关系的影响”时。大概明白了讨价还价其实就是买菜大妈的“需求”和菜贩的“供给”之间的差异,来决定这个东西——“菜”的价格。

而相应的,学生时代在数码广场,在电子商城里面看到的东西。虽然东西一样,但每个人去买的价格不一样,其实也是利用了信息的不对称和每个人为满足需求所愿意负担的成本不一样。除了实实在在买的笔记本电脑或者手机。售后服务也可以折算成一定量的成本,如果售后好,相应的价格高,但能为自己省时间省精力。省下来的时间精力根据自己当时的收入,也可以定价为“等额”的金钱。而许多人在买电子产品时,都忽略了这些。这也是我现在非常不愿意听的电脑系统一出问题就“重装”的原因。

而我此前觉得毫不相关的事情,因为了解经济学后发现其关联性。进而考虑是否很多我们认为毫不相关的事情,本质上也是相同的呢?粗浅的来说,我们现在一切活动,一切思考,都是一个个电子、原子、质子相互作用形成的。哪怕是人为的制造了原子弹和氢弹这种改变原子核的事情,也是人大脑里面的这些元素相互作用而成。这是从物理的角度来解释。

我们心中的神,我们通过各种各样的学科发展。让人在地球这个星球上还不能冲出大气层的时候,就已经在脑海中模拟与猜测了宇宙的模样。而构成大脑的种种神经元素,再拆再分,也就是分子原子,甚至夸克?而这些我们看不见的种种也由我们的脑袋所思考出来。这真是神奇的所在。

而除了这种粗暴的用世界组成的基本元素来解释这个世界以外,人的思维、人的欲望、人的情感甚至是灵魂。是否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解释其相关性。或许在高纬度生物来看,人的情感和思维,也是可以量化的一种。

发表回复